您的位置: 奥体院区 > 新闻动态
导师的话 指路的灯
发布时间:2006-09-30 12:00    文章来源:    转载来源:    供稿部门:    作者:系统    摄影:
分享到:
导师的话 指路的灯

  我已行医40余年,先后得到陈国清、慕容慎行、王耀华、杨任民教授等多位前辈的教导,他们在我医学专业行程中的不同站点,指引、激励着我顺利前行。
  1964年8月我毕业于福建医学院,分配到福建中医学院后,师从院长陈国清教授,从事中草药对感染性疾病的疗效研究。陈院长博学多才,在他身上我学到许多知识。他说:“中医是国宝,我们不能学了中医反中医,对中医信则灵,你信它,就会去实践,在实践中才能发现良与莠,才有批判性继承发扬可言。”遵照陈院长的指点,我边学习边实践,打下了较好的中医理论基础,为尔后进行中西医结合的研究积聚了后劲。陈国清院长为我拨亮了第一盏医学行程上的指路明灯。
  1971年,国家百业待兴,医大附一医院也在重建中。经过“文革”洗礼的我,在医学专业道路上步履彷徨,是慕容慎行教授引导我走上神经病学专业道路。他还谆谆教诲:“做医生要有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还要有实力,也就是要有真才实学。”这些话一直鞭策着我,伴随着我走过30余年的神经病学专业之路。尤其是恩师的“慎行”名字亦如他那严谨的医德医风一样,成为我一生的座右铭。
  在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中,我长期以现代医学知识去解析中医理论和临床现象,并获得一些研究成果。如在研究多发性硬化时,根据神经电生理研究发现“脱髓鞘神经遇热时传导速度变慢,遇冷时传导速度变快”的现象,提出多发性硬化多属中医肝肾阴虚,建立滋阴补肾方法治疗,获得了较好效果。但在临床观察中,遇到多发性硬化患者出现舌淡苔白,脉细缓;唇青舌紫,脉细迟涩;舌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有力等脾胃虚弱、湿热、血瘀现象时,我就茫然不知所措。这时得到了本院已故中医科主任王耀华教授的点拨。他说:“你发现多发性硬化多属肝肾阴虚,建立滋阴补肾方法治疗,并自创平复汤预防多发性硬化复发,是对中西医结合事业的一大贡献。但要知道影响疾病的内外因素甚多,如长期应用皮质激素即可伤脾胃,致湿热、血瘀,一定要紧握辨证论治这把金钥匙”。王教授言语不多,却能拨开云雾见青天,令我顿时感悟,明白了单纯以西医知识是不能完全解释中医理论和临床现象的。西医辨病与中医辩证相结合,仍然是目前中西医结合的可行办法。王耀华教授的教导,使我真正懂得什么是中医。
  当我在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临床工作实践中有了一点收获,想为发展我省神经病学中西医结合事业做点贡献而又无从着手时,遇到了安徽省神经病学研究所所长杨任民教授。杨教授知识渊博,为我国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豆状核变性做出了巨大贡献。我崇拜他,他关心我。他曾力荐我参加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并建议:“你应该争取把福建省热爱中西医结合工作的神经病学工作者组织起来,为促进你省中西医结合事业做贡献”。杨教授给我指出了方向,我为此积极奔走、筹划。在省卫生厅中医处和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的大力支持下,福建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于2002年5月成立。经全体委员的努力,分会成立至今不到4年,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分会声望不断提高,得到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的多次表扬,获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的肯定。2005年福建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授予神经病学分会为“先进专科分会”,我个人被评为福建省“先进分会干部”。每当看到我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工作取得一定成效时,脑海里总会泛起对杨任民教授的思念和感激之情。
  人生的道路是曲折的,然而前方灯塔上的航灯常常会指引着人们顺利地走过许多弯弯路。回首航程,点点灯光与天上星星连成一片,闪烁着同样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