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奥体院区 > 新闻动态
神经外科应用导管新技术救治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危重病人
发布时间:2007-07-05 12:00    文章来源:    转载来源:    供稿部门:    作者:系统    摄影:
分享到:
神经外科应用导管新技术救治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危重病人

  近两年来,我院神经外科在省内领先开展颅内动脉瘤微创手术的基础上,又成功开展了颅内动脉瘤微弹簧圈栓塞新技术,已成功治愈多例动脉瘤患者,为挽救死亡边缘的生命作出了积极贡献。
  患者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后,在24小时内将有8-32%会发生再出血。为最大限度地减少破裂动脉瘤再次出血的风险,神经外科改变传统的诊疗模式,对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开展急诊全脑血管造影,采用栓塞或微创手术的新技术,使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得到及时、规范、有效的诊治。
  治愈的典型病例之一为:患者,男性,龙岩人,60岁,于2006年11月5日以“突发昏迷一天”为主诉,求治于神经外科。入院前一天患者突发人事不省,10分钟后神志逐步恢复,自感头疼剧烈就诊当地医院,经颅脑CT检查显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急转我院继续治疗。经行DSA全脑血管造影为:前交通动脉瘤。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戴琳孙接诊后,及时施行微弹簧圈栓塞技术治疗,成功闭塞动脉瘤,术后患者头痛立即消失,观察治疗几天后痊愈出院。随访至今未见动脉瘤复发。
  颅内动脉瘤是自发性脑出血的主要病因,病残及死亡率高。颅内动脉瘤初次破裂出血的死亡率就达20-40%,而再出血的死亡率高达85%以上。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主要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大宗文献统计表明动脉瘤出血占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的52%,有报道指高达85%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由脑动脉瘤破裂引发的。再出血的概率:24小时内约8-32%;1周内约27-43%;1个月内约49-60%;6个月内超过60%。如能于破裂动脉瘤再次出血前及时诊断并施以正确的治疗,则能挽救处于危险边缘的生命,减少并发症,增加患者恢复正常生活及工作的机会。
  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传统方法为开颅手术夹闭动脉瘤,其技术成熟但有创伤,且于血管痉挛期不宜手术。近年来介入神经放射学的发展给患者带来了福音。
  介入神经放射治疗的最大优点是避免了开颅手术带来的组织创伤,并且其适应性广、创伤小、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具有其它诊治手段无可比拟的优势,是微侵袭神经外科学重要的组成部分。用介入技术栓塞颅内动脉瘤,是从股动脉(或颈动脉)上经皮穿刺,插入一根短导管鞘,再从中送进一根导管,选择性插入颈部大血管,再通过这根导管放进一根非常柔软的微导管,在X线透视的监视下,小心插入动脉瘤内,再经微导管置入微弹簧圈,其直径仅0.01英寸,达到致密填塞,从而治愈动脉瘤。随着材料学的发展,现在对于以前难以栓塞治疗的宽颈动脉瘤,还可以采用球囊或颅内自膨式支架辅助技术加以栓塞治疗。英国牛津Radcliffe医院Molyneux等日前报告了国际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瘤试验(ISAT)的1年随访结果,再次显示了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的优越性。最新的统计结果显示:欧洲的医疗中心,介入治疗动脉瘤的比例已经达到了90%,在美国这个比例也已经超过了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