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奥体院区 > 新闻动态
垃圾分类--举手之劳 千秋之功
发布时间:2009-07-03 12:00    文章来源:    转载来源:    供稿部门:    作者:系统    摄影:
分享到:
垃圾分类--举手之劳 千秋之功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会扔出许多垃圾,可您知道这些垃圾它们到哪里去了吗?它们最终是如何处理的?这样或那样的处理会给我们的环境和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通常情况下,垃圾都是先被送到堆放场,然后再送去填埋。 有人统计过垃圾填埋所需费用,是非常高昂的,处理一吨垃圾的费用约为200元至300元人民币。而仅北京市日产垃圾就有12000吨,全国日产垃圾的数目就显得更为骇人,而且,每年还在以3-5%的速度增加。人们大量地消耗资源,大规模生产,大量地消费,又大量地产生着废弃物。
  这么大量的垃圾需要把多少土地变成填埋场呢?而且这样被废弃的垃圾填埋场不能再复用为耕地,也无法建成生活小区。
  目前,被西方国家广泛应用的另一种垃圾处理方法就是焚烧。经过高温焚化后的垃圾虽然不会占用大量的土地,但它不仅投资惊人,并且会增加二次污染的风险。二恶英(Dioxin)这令人谈“恶”色变的剧毒致癌物质,就是垃圾焚烧后产生的主要气体成分之一。
  此外,无论填埋还是焚烧,都是对资源无谓的浪费,我们不断地把有限的地球资源变成垃圾,又把他们埋掉或烧掉,我们将来的子孙在哪里生存?
  难道我们对待垃就束手无策了吗?其实,办法是有的,这就是垃圾分类。垃圾分类就是在源头将垃圾分类投放,并通过分类的清运和回收使之重新变成资源。
  垃圾分类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垃圾分类后被送到工厂而不是填埋场,既省下了土地,又避免了填埋或焚烧所产生的污染,还可以变废为宝。
  垃圾分类对于一向勤俭持家的中国人并不陌生。也许您还记得五六十年代回收废品的情景:牙膏皮攒起来回收,橘子皮用来制药,生物垃圾用来做堆肥,废布头,墨水瓶等等都能得到再利用。 分类后的垃圾既避免了垃圾公害,又为工农业提供了原料。中国有着回收废品的历史传统,我们过去回收废物,或许只是受贫困经济制约的不得已的手段;在逐渐富裕的今天,我们回收废纸,则是保护环境的自觉意识和行动。因为我们清楚的知道,我们所捡回来的不止是一张张的废纸,那是我们的子孙安身立命的森林和河流。
  近年来, 我国政府为垃圾分类也提供了各种便利的条件,除了在街道两旁设立分类垃圾桶以外,每个社区都定期派专人负责清运各户分类出的垃圾。 作为公民,我们更应是垃圾公害的治理者,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垃圾分类来战胜垃圾公害。举手之间,我们将垃圾从敌人变成了朋友。垃圾,只有在混在一起的时候才是垃圾,一旦分类回收就都是宝贝,就连那种被称为微型杀手的废电池也是可以被化害为利的。
  现在很多城市的街道两旁的垃圾桶都已“升级”,换成了黄绿并列的可回收与不可回收垃圾筒,两个一组。但据调查,能完全正确区分可回收垃圾与不可回收垃圾的市民却不多。那么,如何区分可回收垃圾与不可回收垃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