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由我院急诊医学中心举办的首期“超声基础培训班”顺利结业。
该培训班以“重症超声技术”为主要培训内容,为期4个多月,对象为我院全体急诊医学中心医师,其中一线急诊医师为重点教学对象,目标是让学员熟悉基础超声知识,熟练规范掌握心肺超声的基本切面,熟练掌握CCUE流程、FAST流程、深静脉置管流程。
陈锡得现场超声教学
蔡川奇床旁带教
黄孝锋床旁带教
为了提高培训质量,急诊医学中心主任林志鸿指导成立了“超声教研组”,首批教师由具有重症超声经验和资质的陈锡得副主任医师、蔡川奇主治医师、黄孝锋住院医师组成,陈锡得担任组长。基础班开班以来,学员们学习热情高涨,将所学的超声技能积极应用于急诊临床中,大大提高了急危重症的诊断和治疗水平,达到培训目的。今后,教研组还将不断学习国内外最新重症超声知识,力争将所学到技术传授给大家,共同提升急诊医学中心临床救治水平。
利用超声在EICU中为患者进行心肺功能评估
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置管
【相关介绍】
所谓的重症超声,是指对一切急危重症患者所做的超声检查,其是在重症医学理论指导下,运用超声技术针对急危重症患者,以心肺超声为基础、问题为导向的多目标动态评估过程,也是确定重症治疗,尤其是血液动力学及指导精细调整的重要手段。
区别于普通超声,重症超声首先需要提供尽可能快速及时的检查,尤其是床旁及时超声检查(POUS);其次,重症超声是以患者个体作为检查目标,通过多脏器整合评估,来进一步帮助临床确定治疗手段,而普通超声往往以一个脏器作为一个检查目标;第三,普通超声比较注重解剖结构的解读,而重症超声更关注血流动力学及生理学变化。
在急诊医学中心超声教研组首批教师中,陈锡得两年前开始学习重症超声,参加过中国重症超声研究组(CCUSG)重症超声基础班、进阶班,血液动力学班等培训,通过严格的考试,获得了合格证书;蔡川奇从2019年9月开始,在广东省人民院东病区ICU进修半年,期间师从中国重症超声研究组(CCUSG)黄道政导师,获广东省卫健委颁发的适宜技术推广项目“重症超声基础班”合格证书;黄孝锋在研究生期间,专门在我院超声科针对心脏超声进行了半年学习,同时参加了中国重症超声研究组(CCUSG)重症超声基础班和血液动力学班,获得了相关合格证书,并在担任住院总医师期间,利用超声引导进行中心静脉穿刺和临时起搏器安置术,大大减少了穿刺的并发症,具有丰富的超声引导穿刺经验。急诊医学中心超声教研组在中心主任林志鸿的带领下,从无到有,并在科室积极推广超声的床旁应用,推动我院急诊医学中心急危重症救治能力不断迈上新台阶。
超声教研组成员(从左向右分别为蔡川奇、陈锡得、黄孝锋)
【未来规划与展望】
床旁超声是急危重症医师的“可视听诊器”,它通过以临床问题为导向的重点评估,为急危重症医师提供更精准的临床决策支持,特别是在呼吸困难、休克及创伤等急诊科常见危重症的病因鉴别与治疗监测等方面作用突出,目前已成为国内外急诊医师应掌握并实施的临床技能之一。
急诊医学中心主任林志鸿表示,随着床旁超声的进一步推广,该技术将大大提高我院急诊诊疗水平。急诊医学中心计划培养一批急诊超声教师,开展相关培训,让中心人人都会床旁超声检查,并将该培训打造成我院吸引进修人员的因素之一。“超声培训”也将成为我院急诊医学中心、急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的一大特色。
据悉,教研组将于近期开展科室内第二期超声培训提高班培训。未来,急诊医学中心还将在我院承办的“福建急诊论坛”上开办面向全省急诊医师的急重症超声培训班,进一步提高我院急诊医学中心在全省急诊领域的影响力。
急诊医学中心 蔡川奇 陈锡得 黄孝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