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考核小组
各学科成立综合考核小组,由5-7位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至少3名博士研究生导师)组成,设组长1名,组长应为博士研究生导师,设秘书1名,应为中级及以上职称。考核小组根据本学科特点和培养要求对考生进行综合考核。
五、考核内容
(一)资格评审评分
评分按百分制计分,包含学术背景及学术成果、学习成绩、外语水平和综合素质四个方面。根据评分高低,按比例(不超过导师招生名额1:3)确定入围综合考核考生名单。若资格评审评分出现分数相同的情况,以学术背景及学术成果分数高者为先;若学术背景及学术成果分数依然相同,以外语水平分数高者为先。
优先招收非定向生,非定向生与定向生应分别排序,学院及各专业入围综合考核的定向生不得超过当年招生简章中定向生招生限额。每个导师入围综合考核的定向生最多1名,按资格评审评分成绩高低排序。
1.学术背景及学术成果(40分):包括学缘背景及学习经历、主持或参与课题研究情况以及发表文章情况。参与课题需提供文件证明,或课题负责人手写签字证明。
①学缘背景及学习经历(15分)。考查考生本科或硕士所学专业(方向)与报考专业(方向)的契合度;三级学科一致得10分,二级学科一致得8分,硕博连读或应届生另加5分。
②主持或参与课题研究情况(15分)。硕博连读及应届毕业生考查硕士期间参与的课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与报考导师研究方向的相关性。往届生考查近三年主持课题、发表文章、硕士学位论文与报考导师研究方向的相关性。以上材料均需提供佐证依据。
硕博连读:有参与课题,且课题已立项,该课题与报考导师研究方向的相关性一致得15分;有参与课题,课题未立项,该课题与报考导师研究方向的相关性一致得10分;无参与课题不得分。
应届毕业生:参与课题及硕士学位论文均与报考导师研究方向相关性一致得15分;参与课题及硕士学位论文仅一项与报考导师研究方向相关性一致得8分;均无相关性不得分。
往届生:主持课题、发表文章及硕士学位论文均与报考导师研究方向相关性一致得15分;仅两项存在相关性得10分;仅一项存在相关性得5分;均无相关性不得分。
③发表文章(10分):近3年在SCI源杂志或卓越期刊发表文章符合下列条件的予以计分。并根据考生来源,计分乘以相应系数:在校生(硕博连读及应届生)为基本分*1;硕士毕业3年内的往届生为基本分*0.8;硕士毕业3年以上的往届生为基本分*0.5。SCI源杂志分区以中科院JCR分区为准;卓越期刊为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入选期刊,包括领军期刊、重点期刊、梯队期刊。
JCR一区:第一作者(含并列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计8分;其余作者计4分;
JCR二区或卓越领军期刊:第一作者(排名第一)或第一通讯作者(最后通讯作者),计6分;并列第一作者(排名第二)或第二共同通讯作者,计4.5分;并列第一作者(排名第三)或第三通讯作者,计3分;其余并列第一作者计1.5分;其余作者不计分;
JCR三区或卓越重点期刊:第一作者(排名第一)或第一通讯作者(最后通讯作者),计4分,其余作者不计分;
JCR四区或卓越梯队期刊:第一作者(排名第一)或第一通讯作者(最后通讯作者),计2分,其余作者不计分。
2.学习成绩(20分):按硕士成绩单上硕士学位课成绩折算;无明确学位课程的按所有课程平均成绩折算,但技能考成绩及选修课成绩除外。医大七年制、5+3一体化学生、以学士学位考博等各类情况只有本科课程成绩的按本科课程成绩平均分折算。个别课程无具体成绩,仅以“合格”为成绩的不参与计算。若成绩为等级制(即优良及格差或ABCD),以成绩单上的界定分数计算,若成绩单上无界定具体分数,则按以下规则对应分数为:①优(A)—90 分,良(B)—80 分,及格(C)—60 分,差(D)—50 分;②好—90 分,中—70 分,差—50 分;③合格—60 分;不合格—50 分。若申请人等级与上述等级不完全一致,可由资格评审小组议定后给分。
3.外语水平(20分):相关英语水平等级考试的分数折算:①大学英语六级考试;②TOEFL;③雅思;④GRE;⑤WSK(PETS 5);⑥国家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多项英语成绩折算成百分制后就高不就低,仅标明“合格”按60分计,在以英语为授课语言的国家或地区获得过学士及以上学位按60分计。
4.综合素质(20分):包括思想政治情况、社会工作情况、近3年个人获奖情况(学会、协会类奖项以及各类校级、院级奖学金除外)等。
思想政治情况10分,社会工作情况5分。个人获得国家级奖项或荣誉得5分/项,获得省级奖项或荣誉得3分/项,获得校级奖项或荣誉得2分/项,获得院级奖项或荣誉得1分/项。以上奖项累计分数封顶20分,特殊情况由资格评审小组议定后给分。
(二)综合考核
各综合考核小组根据本学科特点和培养要求对入围考生进行综合考核,重点考核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本学科前沿知识及是否具备博士研究生培养的潜能和综合素质,对专业学位的考生加强临床技能操作考核。同时特别要注重考查考生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科学精神、学术道德、专业伦理、诚实守信等方面的情况。综合考核全程录音录像。
1.政治思想品德考核
根据考生提交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表》,结合面试提问答辩,对考生政治态度、思想表现、学习及工作态度、学术诚信、道德品质和遵纪守法等方面考核情况,做出合格与否的结论。
2.学术水平考核
采取结构化面试考核,考核时间1-3天。按百分制计分,结构如下
(1)科研汇报及答辩(40分):考生准备8-10分钟PPT,介绍个人基本情况、既往科研经历,博士研究生科研规划及预期目标等,考核小组现场提问,考生现场作答,考 查考生的科研潜质、专业知识、研究前沿等掌握情况。
(2)科研思维考核(25分):根据给定课题或阅读文献,给出科研设计要点和技术路线图;
(3)英语能力考核(15分):英文文献阅读、翻译、解读;考生根据给定话题用英语进行介绍;专家自由提问,英语对答。
(4)实践技能考核(20分):临床技能操作或实验技术操作。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操作或口述步骤、原理的方式考核。专业学位应考查与报考学科相关的临床技能操作。学术型应考查与报考学科相关的实验技术操作或软件掌握情况。
六、录取原则
各三级学科综合考核结束后,考核小组进行集体评议,根据考生综合成绩高低确定拟录取名单。政治思想品德考核不合格不予录取,综合考核不合格(百分制低于60分)者不予录取。
七、其他
本办法由福建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负责解释。未尽事宜以当年度《福建医科大学招收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简章》及闽医大〔2021〕222号关于印发《福建医科大学招收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实施办法》的通知为准。
福建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2022年11月7日